党建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贵阳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日期: 2023-08-12    作者:    点击量:

2023年8月4日至10日,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1名党员教师前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开展“学思践悟新思想,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新思想,提升能力锤炼党性的学习之行,参加活动的党员教师得到很好的党性锻炼,表示收获满满,一起看看他们的体会和心得。

彭绪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时间虽短,但深受教育。走访镇远古城,感悟中华文明独特性。参观黎平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感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和百年大党之伟大;行走贵州大地,感受古今变化,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实地探访中国天眼,感悟科技强国成就,学习科学家精神。几天研修下来,大大增强了趁势而上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责任感。

郑珊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此次贵州实践研修活动是一次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精神盛宴,收货颇丰。从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平村、周达文故居、黎平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到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再到平塘天眼、南仁东纪念馆,为我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我会自觉将此次研修学习成果融入到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力培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沈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

这是一周赋能充电之行,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来到长征时红军“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贵州,在重走长征路中追寻红色记忆,在梳理红色历史脉络中接受精神洗礼;在领略新时代贵州跨越式发展中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在实践研修中感悟真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我会将这满满收获,融入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以教师的自信自觉带动青年学子的自信自觉。

张瑞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此次研修,让我感受到多彩贵州的无限魅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强劲的发展态势深刻体现了贵州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百姓富、生态美”殷殷嘱托的践行,更展示了贵州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体验式学习天眼技术,不禁为国家燃尽一生的“时代楷模”南仁东致敬!他为我们树立起爱国标杆!贵州之行,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邓远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六党支部委员

此次研修是一场巨大的精神洗礼,受益匪浅,让我深刻理解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的特殊含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像先烈那样具有家国情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继承革命遗志,传承红色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不怕苦不怕难的坚定毅力和信念上好思政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韩佳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经过七天的实践研修,全面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所发生的非凡变化,感叹当年红军长征之伟大,进而赞美国家为推动贵州由贫穷落后到后发赶超所给予的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未来可期!

 张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

 此次研修活动重走了长征路,参观了黎平会议旧址和纪念馆;走进了贵阳地方红色人物故居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了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纪念馆和实地考察了中国天眼。此次实践学习促使教师们更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如何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感受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贵阳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历史性剧变。这些将成为今后思政课堂中宝贵与生动的教学资源。参训教师更有信心用中国如今改天换地的历史成就与现实发展给学生讲深、讲透、讲活思政道理。

   李少楠,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负责人

 此次实践研修活动让我踏足了许多重要的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经历让我深受触动。通过参观蒋介石关押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麒麟洞,我深刻领悟到了革命英烈的坚韧意志和不屈精神,他们在逆境中始终保持着对民族解放的信念,为我们树立了不懈奋斗的楷模。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平村的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为民族和平付出巨大牺牲的历史价值,这种无私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了我。周达文故居和黎平会议会址等地的参观,使我更加深刻了解党在长征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和伟大建党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宝贵财富。参观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我不仅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天眼和天文体验馆的参观,让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更大的信心,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白科学家精神的可贵之处。整个研修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对党史党建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作为党员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充满信心和决心,为河大“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